![]() |
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董建华,大紫荆勋贤(Tung Chee-hwa[1],1937年7月7日-),人称董伯伯,籍贯浙江舟山(原宁波定海县),生于上海。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行政长官(1997年7月1日—2005年3月12日),现任第十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。
董建华于1996年12月11日在由400人组成的推选委员会当中,击败杨铁梁、吴光正及李福善等三名对手,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届行政长官竞选中胜出,并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委任为第一位香港特区首长。在其首个五年任期完结后,由于缺乏其他候选人前来竞逐,董建华于2002年7月1日获得连任;其任期原于2007年届满,但董建华在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为理由,特向中央人民政府请辞,后于3月12日获接纳。同日,他就任第十届中国政协的副主席,职位相当于国家领导人级别。
2006年7月1日,董建华获颁大紫荆勋章。2008年3月,他因被推选而连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。
|
董建华是香港已故船王董浩云的长子。在英国利物浦大学的船坞工程毕业后,曾于美国公司任职,后来回到家族公司东方海外工作,直至担任香港行政长官。
董建华亦曾是彭定康时期香港行政局成员之一。于1997年当选首任行政长官后辞职。
董建华与赵洪娉育有三名子女(立均、立新、立筠)和九名孙儿。
董建华工余喜爱阅读,尤爱读传记、历史、经济与国际时事书刊;此外,也喜爱运动,如远足、太极和游泳。早年居于英美两地,加深了对足球、篮球和美式足球的认识,也培养起浓厚的兴趣。
1981年董浩云逝世,东方海外交予董建华打理。1985年,东方海外濒临破产。霍英东在1986年注资使其渡过难关。
董建华早期推出多项长远计划,涵盖经济、教育、医疗、房屋、公务员体制等领域,但多项措施在推行时,除了成效不明显,亦一举挑动各个层面的不满。2000年他在未经公开招标下,将“数码港计划”交予盈科数碼动力开发,部分舆论认为事件成为董建华政府的分水岭,他随后的政治失误及对政治改革的保守态度,进一步推使其支持度大幅滑落。2002年董建华民望持续下滑时,他在没有竞选对手愿意参选的情况下连任行政长官一职,2003年7月1日,终引发香港约50万人举行历来最大型的反政府示威。虽然中共中央多次表明支持董建华为首的特区政府,但一年后的7月1日,约50万人再举行反政府示威,2005年3月10日,董建华以身体不适为由提早离职。
董任内建议/推行之重大计划包括:
|
|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