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名最多的是“大”姓 郑广德副处长介绍说,北京1998年底共有户籍人口1091万人,其中汉族人口中,使用的姓氏就有近2000 个,有54%的人集中使用12个姓氏,王、张、李、刘、赵、杨、陈、马、孙、徐、吴、高。在这12个“大”姓中,又有近40%的人集中使用王、张、李、刘、赵,这5个姓可称之为“特大”姓。重名重姓现象主要集中在12个“大”姓中。
北京人重名最多的“大名”
北京人口中,叫“淑珍”、“淑英”的重名率极高,粗略统计,“张淑珍”、“李淑珍”、“王淑珍”、“王淑英” ,每个姓名均有近万人共同使用,而且大都集中在60年代前出生的人,蔚为壮观。而秀、玉、华、芳、凤、菲、玲、青、琴也是女性“名”中的大“熟”字,重名率相当高。在男性中,国、华、文、德、建、永、成、军、福等字是常用名字,极易造成重名。
90年代孩子取名的特点
80-90年代以来,新一代父母受传统思想影口向较小,反映在给孩子取名上,有新的变化,一是两个字的“姓名 ”越来越多,用字多为:颖、谊、佳、菲、娜、蕊、勇、亮、鹏、磊等等;二是叠字名增多:莎莎、娜娜、洋洋、佳佳、明明等;三是“洋”名开始出现,斯坦、木子、安娜、路易、丽丝等;四是生僻字增多,据统计,北京现有的姓名用字,生僻字有近干个,有的只能在《康熙字典》中查到,读音尚难确定;五是四个字的姓名出现,即父母姓加两个字;六是有个别父母自造字,背离了汉字的基本要求。
重名的不利影响
郑广德副处长从户藉管理的角度,谈了重名的不利影响。重名多,对藉管理部门为群众服务不利,如查找亲友、邮件认领、失物认领、药品误发追查,对类似这样的情况,如果重名少,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可及时协查,如果重名人数几千上万,排查起来就无法做到及时,很不方便。重名对个人也不利,一个单位,几个人“同姓同名”。称呼起来不方便,只能“大王涛 ”、“小王涛”,“大杨阳”、“小杨阳”,如果再有个“王涛”、“杨阳怎么办?“
怎样避免或减少重名
郑广德副处长认为应该注意如下几点第一,父母在给宝宝取名时,应清楚姓名要满足社会正常交往的需要,千万不要为了防止重名而给孩子用生僻字、异体字、自造字,这样会对孩子造成一生的不方便,在办理户口、身份证、出国护照、金融签章等各种证件时,出现不必要的麻烦。第二,取名要考虑民族传统的发音习惯,机械地使用翻译过来的外国名,如x斯坦、木子,并不妥当。有将孩子“乳名”作学名的,如妮妮、胖胖,孩子总是长不“大”,影口向社会人格形象。第三,“名”要有丰富的内涵,有意蕴,但没必要讲迷信,推崇街头八卦阴阳先生,这些都是唯心主义“取名学”的垃圾,要坚决据弃。第四,抛弃取名问题上的旧观念,要敢于取新颖的名字。另外,汉族人的姓名最好用三个字为宜,这样会减少重名现象。
|